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ChuanXin

如何看待媒体删除网络游戏「精神鸦片」一文,后又更名恢复为《网络游戏长成数千亿产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改显的心虚,抽那东西,影响生育,而且民国时代的一个段子,各个总长、次长,天明即起,因为都抽了一宿大烟;
玩游戏也可能有这个问题,所以才与毒品放在一起;影响生育的东西,在某些人眼里一看,都是一种东西
发表于 2021-8-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乍一看去,似乎哗众取宠的标题党行为出现了人传人的症状。
再一推敲,又似是有人阳奉阴违——国家要求游戏行业健康发展,那我们就直接把当前的游戏行业打成不健康的「精神鸦片」。看起来是响应国家号召,实际上却是唯恐天下不乱。
媒体们的喇叭,恐怕是要好好检修一下了。
发表于 2021-8-8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最近的新闻,大家都判断,国家要为提高生育率铺路,凡是对青少年有危害的行业,都要出手整治。
游戏行业作为常年背锅侠,肯定是在目标之列。
但是经济参考报的这篇文章,我却觉得另有玄机,要么是制造舆论话题,炒热点,要么就是存在利益交换,与股市相关。
当然,这些只是猜测,就像很多答主说的,禁网络游戏,那禁不禁象棋围棋?禁不禁足球,篮球呢?一些运动本质上也是游戏。
让子弹飞一会,再观察一下,看看他们究竟想干嘛。
发表于 2021-8-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媒体是给字节跳动代运营了吗?和拼多多当年的事故有的一拼,最后估计还是要甩锅,哈哈,越来越魔幻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8-8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带【精神鸦片】字眼的标题一出,腾讯、网易应声大跌,尤其是鹅厂,盘中最多跌了10个点的样子。
其实这个文章早就发出来过了,文章的用词十分讲究,文中并未直接提及也并未定性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方面的字眼。
所以当时我分析,这个是小编自作主张,为博眼球危言耸听,目的就是搞个“大”新闻。所以我们社群也有小伙伴调侃,不如查查这方的人是不是重仓其他对家股票了。
这不,紧跟着下午中国新闻网又发评论【每个孩子都是王者,他们的荣耀不能止于游戏】。
这话,听听,多么艺术,多么内涵。
到此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一篇文章,就会引起这么大的跳水呢?
其实这也和外资的恐慌有关,前些日子gov发文要求禁止课外辅导、培训,好嘛,在线股个个打一折,市值跌去了不知道多少。在这血淋淋的例子下,市场便草木皆兵。
当然,反应过来的人,在腾讯怒跌10个点的时候都抄底了。所以午后这篇文章被大幅删去后,腾讯的股价也直线窜高,最后收跌6个点。
今天腾讯更是行情反弹,一波大涨,仿佛在用股价对昨日的报道表达不屑。
所以游戏产业还是不能一刀切,理应家长方、监管方,共同配合做好青少年防沉迷现状。
<hr/>而且说实话游戏产业数千亿有何不妥?也是拉动消费的一环。特别疫情当前的大环境,在家打游戏不比出去人挤人消费更安全?
再者,相比现在的短视频来说,游戏好歹还有点“上瘾”门槛(打不明白,看不懂的人并不会沉迷),某音某手可是谁都能刷到天荒地老的,怎么它们反倒没有「精神鸦片」的帽子?
最后,作为一个投资者,阿琳想说的是,这波股价跳水是因为政策风向的影响,资本自然慎重,大家吃瓜的同时一定要“手刀”式快跑!
就像逃顶小能手琳琳我一样哈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8-8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无关性
这和我初高中写作文似得,先写出这段话的大概总结,也就是标题,再详细展开。
但是用数据再把其和个例绑定在一块儿写,到底是谁突出谁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吧?
问卷数据显示,两三天玩一次网络游戏的学生占比为26.23%,几乎每天玩网络游戏的占比为11.66%;每天玩游戏时长为1-2小时的占比53.91%,每天玩游戏时长超过5小时的占比达2.28%。
其个例举了两个--小明和小夏,原因都是孩子接触手机后成绩下滑,且情绪极端,父母在管教无果后选择将原因归结给游戏。
请带去精神科正规医院治疗,而不是自己打骂就能解决,更不是所谓的杨永信一类的医院,以暴制暴解决不了问题,是否有其他原因等因素。
其中2.28%的时长超过5小时的学生都产生类似的问题了吗?都成绩下滑或情绪异常吗?


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2020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50.2%)上升了2.5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引用上来,然后会给人产生关联感,游戏≈近视,光一个数据不够,这些孩子中电子产品的使用率呢?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我国日益壮大的游戏产业。随着游戏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使得网络游戏防沉迷难度不断加大
背后给出的数据却仅仅只是游戏产业发展如何蓬勃,再引申出家庭离婚原因是游戏,还说这不是个例,那因为游戏导致家里离婚的数据呢,占离婚多少百分比?这时候怎么不提数据了?还是说离婚占大头的原因不敢写?


说实话通篇举出个例来表示游戏危害有多严重,只字不提这些真正出现问题的家庭占了多少,这时候肯定也有人站出来说:"一两个家庭的幸福也被毁了,游戏害人呀!"那因为各种各样事故:酒驾,劳务,甚至是性少数的群体的幸福,怎么没人看到?他们占的人群数量可比所谓游戏受害家庭数量大多了。
游戏本身是一种娱乐方式,它吸引人,让人觉得好玩是它必要的属性,就跟酒对于有些人觉得好喝是同样必要的,如果游戏不好玩,谁去玩?酒不香,谁去尝?如果非要提起酒是害人的,对人身体不好,因而得出游戏也是害人的,我只能说你是在装糊涂。
这文章作者,不敢剿匪,但借着剿匪的名号来敛财的胆子还是有的,和南京政府一样急着邀功,却没想到这次拍马腿上了。
发表于 2021-8-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篇文章说的其实都是一件事情,但明显之前一篇被断章取义了。发生在教育培训机构被限制和部分游戏作为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出现的时候。最后重新组织文字在放出去一次。
但已经造成“无可挽回的事实”,奥运冠军在得知王者荣耀只能每天玩一小时要哭的心有了。再就是腾讯网易为主的一批和游戏沾边的公司股票大跌。
有内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8-8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后双方均称误会”
发表于 2021-8-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鸦片也好,股票阴谋也罢,这件事情仍然在说明一个老问题:电子游戏在国内依然这么好欺负,只要谁哪天看这东西不顺眼都可以吐两口痰就跑。
国内游戏天天被家长和媒体diss,也应该怪这行业自己不行。仔细看看现在国内的头部游戏开发商都在做怎样的游戏,都在以什么理念在做游戏,仔细想想国内现在流行的那些游戏配不配称作某些玩家天天在嘴里念叨的“第九艺术”,一些现象就一目了然了。

我都不知道某些冒头出来辩解的某些头部开发商哪来的勇气给自己辩护,看看自己给市场上留下的产品是什么德行?

社会上有声音如此夸大和畸形地否定网络游戏确实不妥,但是某些做游戏的头部开发商是不是也要想一下自己的产品是不是玷污了“游戏”这两个字。某些游戏无下限诱导超时游玩和抽卡氪金,让玩家经常骂骂咧咧扔手机,达不到快乐和消遣的目的,对未成年还造成了健康和学业的问题,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再加上现在的家长哪里知道什么黑魂战神塞尔达,他们对游戏的理解自然就只可能是这些破玩意儿,别人想把你掐死也情有可原。

国内大部分玩家接触的东西都是这些臭鱼烂虾,极个别在享受第九艺术的单机党内部还不团结,可以说我们至今依然不配玩好游戏,游戏也不配在国内有好名声。
发表于 2021-8-8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3号,经济参考报发布的《“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中,把网络游戏称为“新型毒品”,“精神鸦片”。因为经济参考报是新华社旗下报纸,通常有对某事或者某行业的定调作用。这种定调很快引发舆论关注,并认为这是政府部门向游戏行业宣战,游戏行业一片风声鹤唳。

发布几个小时之后,这篇文章删除了“新型毒品”,“精神鸦片”的用语。文章重新发布后,又引发了公众“谁公关了新华社雄文”的猜测。

谁让新华社分量如此之重,批评的主要对象又是腾讯呢?报道的每一个细节,以及后续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发公众的猜测和讨论。

20年前,当时游戏正处于前期发展阶段,网吧还算是新生事物,在生活中失落的少年们在游戏中获得了快感。他们因此留恋网吧,沉迷游戏。疏于对他们教育的父母们,将孩子的沉迷游戏归结于游戏本身,全然没有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问题。在他们的呼吁之下,光明日报曾经发布一篇同样论调的文章:《电脑游戏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

这篇文章的记者为了与孩子们交朋友,花了一个晚上学会了正流行的《星际争霸》和《英雄无敌》。他的采访对象对他说,这电脑游戏就是毒品,是海洛因4号,孩子一迷上了,自己就会变坏。”

网吧老板补充说:“整天在游戏室里的孩子,只有一个结果,男孩子最后变成抢劫犯,小偷,女孩子最后变成三陪小姐。

二十年过去了,孩子们不但没有被这些海洛因毁掉,如今他们早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中国现在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不是对这篇文章的有力回应吗?

当时游戏还算是新生事物,整个社会,以及媒体自身对游戏行业认知不够,发布这样的新闻,尚可以理解。现如今,游戏行业整个上中下游产业链共上千亿规模;中国电竞选手和电竞战队也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对外展现了良好的现代中国形象;很多高校也设置了电竞专业;人社部也把电竞师等游戏相关职位列为新兴职业。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央媒体,经济参考报依然把游戏行业成为电子鸦片,精神毒品,这很让人费解。同样,这篇文章表现出的主题先行,以及采访主观片面的缺乏新闻专业主义的表现,也颇让人失望。

有人会反对说,很多孩子因为沉迷游戏毁了前程。这个说法本身就非常主观。如果没有游戏,孩子可能会沉迷别的娱乐。总之,孩子在这些家长的教育下,本来就已经毁了,家长只是给自己失败的教育找了个背锅侠而已。防游戏沉迷,家长还是要从自身检讨,从自身找找原因。

当然这篇报道由于强大的杀伤力,很快被修改重新发布。胡锡进对此打圆场说,他不认为这代表了国家意志,只是一篇普通的新闻报道而已。这或许是一篇正常的新闻报道,但是随后删除修改的举动,也让人能窥视到这篇文章背后的力量对抗。

朋友在某互联网公司的公关部门。他平时的工作就是写竞争对手的负面新闻。通常是由两种操作方式。第一种是自己采访成文,随后找媒体发布。第二种是直接找到媒体,沟通选题之后,由媒体采访写稿发布。

当然对方也不是等闲之辈,也有专门的公关部门用来防御和反击。因为对方资力雄厚,几乎在所有正规媒体都投放了广告。这样做的结果是,之前负面新闻满天飞,现如今,很难在媒体上出现该公司的负面报道。由于这家公司财大气粗的媒体投放,朋友的工作现在越来越举步维艰,每天都在为KPI发愁。

当然也有媒体特意报道一些公司的“负面新闻”。等对方来谈广告合作。尤其在公司上市前夕,媒体和自媒体都会扎堆报道,以求达成广告合作。当然,一旦达成合作,这个负面报道立刻删除,也有了这个媒体的护身符。

我并没有说经济参考报的这篇批评腾讯的报道,是腾讯的竞争对手的操作。我也没有说随后稿件删除修改,是腾讯公关所为。

我只是说,企业和媒体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存在,这几乎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这难免让人浮想联翩。说真的,游戏毁不了下一代,但媒体和企业的这种关系,会毁了媒体的公信力。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4-6-1 09:51 , Processed in 0.0944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