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2|回复: 0

【新闻评论】巧治“熊孩子”值得点赞,但仍需多方共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31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一名江西南昌的小学生连续一个月拨打119骂人。经过消防员几天的“线上钓鱼”,这名小学生终于“上钩”并说出自己的学校班级,消防员上门为他送来了学习大礼包,其中包括了一本《道德经》。

从视频中显示的信息来看,这名小学生的行为既显无聊,也让人深感不懂事,可以称得上是“熊孩子”,网友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表达了对“熊孩子”深深的厌恶之情,也有人为消防员温情巧妙的执法方式点赞。笔者以为,消防员以这样春风化雨的方式巧治“熊孩子”固然值得点赞,但从此次事件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位,对于“熊孩子”的教育,还应该多方合力、共同管教。

消防员采用上门赠送《道德经》的方式对“熊孩子”进行教育,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既是对“熊孩子”的温情教育,也保护了他的个人尊严,折射出代表官方形象的消防员们合理合情的教育方式,这是值得我们点赞的。

但是,此次事件中的“熊孩子”连续一个月拨打119电话进行谩骂,一方面是对公共资源的占用,让消防局的接线员为他浪费了时间,也有可能让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另一方面也是对消防员的不尊重。这样的行为不免让人心生不满,也有网友为消防员打抱不平,认为“熊孩子”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事实上,近年来“熊孩子”的出格行为屡屡吸引着公众眼球,常常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自己饱受“熊孩子”的困扰,媒体也时常报道一些“熊孩子”捣乱的新闻引发网友对“熊孩子”的不满。“熊孩子”的出现必然需要相应的解决方法,此次事件中的消防员以温情执法的方式起到了有效的教育作用,但不能将这种方式视为常态,真正达到对“熊孩子”的教育,还需要多方合力共治。

“熊孩子”的出现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位,“熊孩子”常常出现在过度宠溺孩子的家庭中,他们有恃无恐,认为家长会帮忙摆平一切,因而肆无忌惮,同时,家长不对孩子予以相应的管教与指导,打着所谓“孩子的天性”的旗号放任自流,这无疑助长了“熊孩子”搞破坏的风气。所以,要想管好“熊孩子”,首先要过“家庭关”,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和价值观的塑造,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不能因为溺爱孩子而让其不受拘束。其次,对于“熊孩子”的教育学校也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更多的是辅助的责任,尤其是小学。小学正是孩子树立正确三观、培养良好性格的时期,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应该加强品格教育,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才能更好管住“熊孩子”,让“熊孩子”不“熊”。

于2021年11月12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4-6-5 13:19 , Processed in 0.0915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