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8|回复: 0

读《游戏力》劳伦斯·科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

买书如山倒,买书看标题。可不应该~

直到正式看书,才发现是一本育儿书,以为是课堂游戏教学。既然开始放假了,和小家伙朝夕相处的日子多了,看点育儿书,缓解亲子关系还是不错的。

特别赞成“后记”部分的一句话,游戏力的重点不是方法,而是态度。新的态度,启发我们新的思路,从而创造出适合自家的养育新方法。对于养育类书籍,我也从来都是这么个态度,并不是“养猪秘籍”一步一步照搬照抄,而是多个看问题的角度,所谓方法,用“活”就可以。

所有的父母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结尾:让孩子走。事实,就是如此。我们能做的只是陪伴这一程,希望在这一程可以赋能予他。

现在,普遍喜欢用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话说童年的重要性,“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以为,不需要夸大童年的力量,但是需要用心去对待。

【摘】

1.杯子被蓄满爱心、关注和安全感的那些孩子,确实是幸运儿。小小的不安可能会让杯子洒出一些水,难熬的一整天里也可能把杯子几乎倒空,但他们的照顾者随时都会把杯子蓄满。等孩子长大后,只需要想想照顾自己的大人,就能把杯子蓄满。事实上,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可以从朋友那里、从生活兴趣中、从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自己蓄满他们的杯子。

2. 孩子故意行为乖张,因而受到惩罚,可能也是孩子自我蓄杯的一种方眼见大人给自己蓄杯已经无望,他只能链而走险。我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宁可要大人负面的注意力,也不愿意被大人完全忽视,就像老话说的那样:“人嗔目,胜过无人注目”。不幸的是,大人们常常还是不予理睬,因而使得他因蓄杯的要求落空而更为绝望。

3. 如果父母不设置任何界天会让他自己觉得失控,进而感到茫然,最终造成另一类无力面已经提过。恰当的做法是承认乃至欣赏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楚地告诉孩子,他的界限在哪里,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4. 只有让孩子一边经历不断的挑战,一边持续得到关爱和尊重,他们才能为面对这个世界真正做好准备。例如,我可能会不断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例如学轮滑,只要他们需要,我都会握着他们的手。

5. 有的父母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这类超级英雄的游戏,懂得怪兽的奥妙:够凶恶,才够好玩,但又不能太可怕而吓到孩子,最好是强悍但笨拙。另外一些父母则厌恶这类游戏,很想禁止这类游戏。但是,因为他们有相应的需求,禁止只会让孩子将游戏转入地下。加入他们的游戏,和他们一起玩,那么在游戏失控或者过于暴力时,你才可能进行一定的干预。

6. 《萧瑟的童颜》(The Furried Child)的作者艾肯谈到这种媒体操控的消费主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孩子的。他说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把孩子定位为可以榨取的服装厂商、音乐业、电影业,都把孩子和青少年看成了一个上,未成年人的可随意支配的花费,在所有人群里比率最高。当孩子和青少年开始成为市场,那么相对于资本积累来说,他们的健康和幸福,就都要退居次席了。这种情形,与工业革命时代何等的相似,只不过那时剥削的是他们的劳动力。”

7. 记住,界限一定会引起孩子的不满,但是如果你的界限和要求是合理的,那么就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反应而放弃,坚持界限,然后倾听。

8. 我们必须将“不行”两个字留到真正必要的时候,然后坚决的执行。

9. 人们在心底渴望的就是彼此亲密,不管他们对此的表达方式是多么疯狂和愚蠢。然而,就像大部分人一样,我时常还是会忘记这一点。

【结】

科恩提出,基于联结去进行游戏力养育。并不全然赞同,但保持联结,是一个重要的切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情绪失控时,表达理解;在原则性问题上,温柔而坚定;保持联结,对事不对人。


彩蛋~真是太喜欢了,拍照留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4-6-14 14:03 , Processed in 0.13266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