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2|回复: 5

新冠肺炎真的很可怕吗?看国外那些人好像并不在意的样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就我能看到的新闻都再说美国的好多人对此并不在意,是否得了以后致死率不高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导致的,毕竟像是癌症之类的病的话,一旦患上大家都会很紧张。
发表于 2023-2-20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用大年初二到初六走亲戚的机会,统计了豫中P县6个村,几条主干道和村道沿街居民对联的颜色
因为按照本地农村习俗,当家中有人在某一个农历年去世,接下来一年须张贴紫色对联,再往后一年则贴绿色对联,这与正常家庭红色对联差异很大,因此即使坐在汽车里,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50米外快速经过,也能迅速判断一个农村家庭在农历2021年或22年是否有人去世,基本上每10千米的行程,就足以采集50-100户的数据,而春节走亲访友,通过的距离能达到每日100千米
而且该结算标准以农历新年为依据,本地住院率峰值在元旦节前后,因此放开后第一波疫情的影响,到1月22日这个结算点,基本就能完整评估
在县城和地市,很少看到非红色对联,尤其是商业街,故不纳入统计。乡镇企业和公共设施,一般不会贴非红色对联,因此也不统计
下面公布数据
总计 1445户
红色对联 1366户
紫色对联 45户
绿色对联 34户
初步估算当地在2022年的SW率,比2021年提高了 (45-34)/34x100%=32.4%
每年大约34/1445≈1/42.5的家庭有人去另一个世界,考虑到农村家庭组成,按户均3.5人算,1/148即近千分之7的SW率与多年统计值吻合
22年统计结果预计45/1445≈1/32,SW率可能达到1/112,即千分之9的水平
同时,考虑到本地第一波感染率约90%,设增加的SW均由于COVID,可评估Omicron在本地造成的SW率为(45-34)/(1445*0.9*3.5)约等于2.42/1000
发表于 2023-2-20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拿国外和中国比,国外没有被针对,他们没有被投毒。
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中国就一直处于被投毒的状态,尤其是北京,天津,疫情发布会上,我们这边的防疫主任,特意说有一个灯具厂邮过来的包装里,里面有病毒,外面怎么查也没有。而且这些病毒呈现出精准投放,杀伤力强等等的问题。
幸亏在国家的统一管控下,这些病毒没有兴起什么波浪。然后外国,嗨,我也不装了,就是美国,看见中国这样的防御举措,知道致病性强,致命性强,这样的病毒,没有办法在中国讨到什么便宜,所以美国换了工作模式,他开始向中国投放致病性低,但是传染性极强的新病毒,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击中国的经济,打破中国的医疗系统。
大概在十一月份左右,国家整体放开了这样的防控,嗯,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我在这里就不提了。就是针对美国的这次投毒做出的有效应对,然后美国的反应也非常及时,立刻就把中国的国际航线给停了,开始重新制裁中国的经济,他们国家自己成什么样了,不重要,因为他们能抢,但是中国只要发生点问题,他们就会利用这些问题大做文章。
我看这个帖子里有很多看上去很牛的专家,在说中国农村疫情防控怎么样?老弱病残怎么样?同志们,这是战斗啊!这个世界不是我弱,我有理,也不是几个网上的键盘侠说一说,下面不容易,就能把这些事解决了呢。尤其在说农村,我就笑了,中国政府在前几年一直做的全民脱贫这样的工作,你们看不见吗?党是使用了大量的资源去进行全民脱贫的,连努力的去提振乡村的经济文化,我们的政策本身就是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些所谓的博主专家和大v眼睛总是盯在阴暗面,没有想到怎么去解决,你跟我们说国家这些精英们想不到吗?你在知乎这样的一个开放性平台上提这些问题,这很明显的就是在煽动人民情绪,同志们,这就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看见我打的话,但是哪怕只有一个人看到,我们也是做出了贡献。
诸君,这是战争,我们作为老百姓在战争的时候为祖国做出最大的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推着独轮车给红军送物资,在当今这个时期就是静默,让国外没有办法拿我们开的一些玩笑作为攻击国家的武器。
这个很简单,拜托各位了。
发表于 2023-2-20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一下澳洲的情况吧。
如果在街上看看,会发现大多数民众是真的不在意,和疫情前区别不太大了。但如果看严肃新闻的话,会发现大多数专家是在意新冠的,而且对目前社会上的轻视状况很着急。基本上专家的建议都是公共场所戴口罩、少聚集、尽量居家办公。
今天ABC(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一个节目谈了长新冠、后遗症、并发症的问题。症状是很严重的,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浑身无力,只能轻度工作一会儿,或无法承担包括家务在内的任何工作。还可能有高血压、心悸、脑雾等症状。而且,这些人往往不敢公开表达,因为社会上很多人觉得长新冠就是个笑话,谁说自己长新冠会遭到嘲笑。
以上部分主要是通过采访长新冠患者得来的。
这个节目随后介绍了两种专家观点。
第一种来自一份报告,几个新冠疫情研究专家向众议院递交的一份有关长新冠和反复感染的报告。他们批评了2022年澳洲政府放松疫情管控的政策,认为政府误导民众低估新冠风险。他们强调了反复感染的危险性。每多感染一次,症状严重的几率和长新冠、后遗症的几率就会大幅增加。很多人可能第一次感染没事,但放任不管的话,越来越多的人重复感染,问题可就严重了。
他们的建议是,恢复公共交通强制口罩令、公共场所人流限制、患者居家隔离(以前有这个政策,上个月取消了,阳性可以随便出门,也不用戴口罩)、公共场所强制空气监测,等等。
这个报告的团队有5人,包括来自四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公共政策专家、公共卫生专家、流行病学家、临床免疫学家,都是长期研究新冠疫情的。报告的更多信息我附在文末。
但是呢,另一个专家反对这些政策建议。这也是个资深的流行病学家,她倒不是认为新冠已经不可怕了,而是……听起来似乎更加悲观。
首先,奥密克戎传播能力实在太强了,强制口罩和人流限制这两个对德尔塔有用,但估计防不住奥密克戎扩散。
第二,她觉得任何强制性政策都持续不了太久。人们遵守规则的能力太有限了,之前颁布强制口罩令和公共场所人流限制的时候,没过多久遵守的人也就越来越少。所以就算你现在恢复了,估计也没什么人听。
所以,她的建议是,首先,增强对公众的教育,让更多人认识到风险。第二,多准备点抗病毒药物吧,现在民众很难获取这些药。
这期节目大概就说了这些事儿。
下面我贴一下那份报告的内容。他们先简要列出了五个“核心发现”,然后是详细的分析。我只把核心发现翻译一下(机翻+小修改,应该都能看懂):
<hr/>为众议院卫生、老年护理和体育常设委员会编写的长新冠的调查报告

Quentin Grafto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Long Chu(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om Kompas(墨尔本大学),Mary-Louise McLaws(新南威尔士大学),Dan Suan(加文医学研究所和韦斯特米德医院)
主要研究结果

(1) 澳大利亚在2022年逐步取消了几个关键的公共卫生保护措施。这导致,与保持合理和低成本的公共卫生控制措施(例如,在公共交通上强制佩戴口罩和在有传染性的情况下进行隔离)相比,2022年新冠病例数量和由此产生的长新冠病例的数量大大增加。而新加坡等一些国家仍在实施这些措施。2022年,澳大利亚对新冠的政策逐步从共同责任到个人责任模式转变,其直接后果是2022年因新冠和急性新冠后遗症造成的超额死亡。这些超额死亡的水平,使澳大利亚2022年的新冠累积死亡率,截至10月底,超过了大多数经合组织的其他国家。
(2) 由于一些决策者和舆论领袖的信息不畅,公共卫生措施被减弱,这使澳大利亚公众产生了错误的看法,认为 "大流行病已经结束",和/或新冠的健康后果不大,甚至微不足道,如 "新冠就像流感"。这种公众观点没有任何科学证据的支持。
(3) 澳大利亚减少新冠和长期新冠发病率的最有效方法是重新引入并确保遵守: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强制佩戴口罩;如果具有传染性,则进行隔离;当空气质量恶化时,支持强制性空气质量监测和HEPA空气过滤计划。作为减少新冠感染的措施,比利时已经对新冠进行了强制性和可见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如果CO2 百万分之的标准被超过,则进行空气过滤。这种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和HEPA空气过滤,具有很高的效益成本比,也就是说,它们对公共卫生和整体经济都有好处。
(4) 新冠以长新冠的形式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长尾。除了与长新冠相关的超额死亡外,大约6%的有症状的新冠患者患有严重的长新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使一些人无法参加工作获取薪水。严重的长新冠可能已经影响到30多万澳大利亚人。这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成本
(5) 新冠的再感染大大增加了长新冠的风险。因此,在2023年及以后,由新出现的变种引起的持续的新冠感染 "浪潮",如果没有明智和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例如,在大多数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强制佩戴口罩,以及在人们被感染时进行隔离),几乎肯定会导致澳大利亚社会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不断增加。澳大利亚政府现在(2022 年)就必须做好准备,为公共卫生系统(从全科医生到医院)预算足够的资金和支持(例如,改善卫生专业人员的工资和工作条件,以确保工人留任),以管理这个正在发生的公共卫生-社会-经济危机,这个危机将在未来几年内存在。
发表于 2023-2-20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是信任中文资料
你上浙江图书馆或者国家图书馆或者其他可能的省级图书馆官网,免费注册一个读者号,然后点进数字资源或者外购资源,在知网或者万方医学里去搜一搜相关的研究论文,可以白嫖看,白嫖下。
当然,你能问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你对中文资料抱有怀疑,那你可以翻墙去外文网站查,这时候你又说了,你不会翻墙,那也有不用翻的,比如剑桥的。
https://www.repository.cam.ac.uk/比如斯坦福的
https://www.highwirepress.com/?s=covid-19可能加载慢了一点,但是有。



这时候你又说了,你英语水平32级,你认识英语,英语不认识你。
那你下载个腾讯翻译君,点开最上面的相机,把你想看的文献截图,然后英文翻译中文,一键操作,虽然逻辑语法有问题,但是凑合能懂,谁让咱没过四六级呢对吧?



你说不行,论文太学术化了,你还是看不懂
那你上谷歌,输入covid五个字母或者奥密克戎英文名称,去查,我知道你又说你不会翻墙,那我给你个镜像谷歌,不用翻。
http://google.lyz810.com/搜出来内容跟谷歌差不多,很多都是外国网站,需要翻墙,只能看个概要,但也有不少能点开的,比如小日子的,小日子总该比中国让你更相信吧?




看看,多么高大上的日本文字啊,处处透露着权威!
这么权威的文字,你却看不懂,那咋办,浏览器有翻译选项啊,都不用你下翻译君了,喂饭喂到嘴里了喂!



怎么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这算给你把渔授完了吧?
比你上知乎提问,看着一堆各怀鬼胎的讲身边的故事强吧?比你抖音刷一堆配着古怪音乐的视频强吧?比你从不知道哪里转发的配音视频强吧?比你听着一堆“我有个朋友”“我有个亲戚”“我听说”可信吧?
别人的观点都是从资料提取的,相当于别人吃完了再x出来给你,我现在直接把资料方式给你了,这份天大的恩情也不需要你牢记心中,只希望你能自己认认真真去提炼自己的观点。

当然了,你说你既不相信中文,也看不懂英文,还嫌弃这一套麻烦,而且更不想学习,虽然读书少,但特别喜欢“独立思考”那……你多转发两条朋友圈吧,我给你编点文案。
瞅瞅外国的医院专家们在近期的会议合影上是个什么状态。




好端端的大家乐呵拍个照,为什么连个口罩都不摘?还医学专家呢,一点互信都没有!
一定是有人强迫他们戴的,还踏马这么多N9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3-2-2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他们不算人,世界巨星碧昂斯开party,也要求参加者需要24小时核酸证明,另外白宫核酸一天一检而且还是单人单管。能一天一检的,才是真正的美国人。



另外白宫核酸一天一检而且还是单人单管,开会还戴口罩那。能一天一检的,才是真正的美国人。




西方精英不傻,低人权优势信息分层是必然结局,欧美是底层躺平。
精英?精英精着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Unity开发者联盟 ( 粤ICP备20003399号 )

GMT+8, 2024-6-16 14:37 , Processed in 0.1441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